媛媛发现现在有很多妈妈都有了产后要做骨盆恢复、盆底肌恢复、腹直肌恢复的意识,但具体要怎么做?先后顺序是怎么样的?估计还不太清楚,今天媛媛来给宝妈们捋捋。
1
腹直肌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为上宽下窄的带形肌肉组织,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前面。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腹。有前屈脊柱,降胸廓,维持腹压、固定脏器位置的作用。同时对咳嗽,排便、活动等方面也起重要作用。
腹直肌为什么会分离?
娠期间体内激素的作用,使得腹白线处肌肉松弛,子宫逐变大撑起腹壁;孕期体重严重超标;营养不良使得肌肉组织弹性下降;多胎;胎儿过重等都会使得原本在腹白线两侧的腹直肌被拉伸,腹直肌间距离增大导致部分纤维发生断裂,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而产后腹壁松弛、未及时恢复等使得生完孩子后出现肚子松松垮垮下不去的现象。
腹直肌分离不是由于脂肪的堆积造成,因此燃烧腹部脂肪那些方式对改善产后大肚腩似乎效果并不理想,而仰卧起坐更是会使得腹直肌分离越来越重。
另有研究表明:身材纤瘦、多胎、多产、高龄产、肌肉张力低下、脊柱前凸的女性易患腹直肌分离;第一次妊娠时发生腹直肌分离的女性在第二次妊娠时发生腹直肌分离的几率明显增加;有过脐疝、腹壁疝和不稳定骨盆病史的女性在妊娠时也易发生腹直肌分离。
自测方式
1. 指测法
指测法是最常见的自我测量方法,可以简便、快速地测量是否患有腹直肌分离。
体位:仰卧位,双膝弯曲,充分露出腹部。
方法:让患者尽量放松,头和肩微微抬离床面,在肚脐上下4cm处,用手指测量腹部肌肉间隙。超过2横指,即可初步判断自己已经患了腹直肌分离。
2. 超声检查
想进一步确诊是否患了腹直肌分离,超声诊断是金标准,可以简便、准确地判断腹直肌分离范围及形态。
2
骨盆
骨盆pelvis由骶骨、尾骨和左右两块髋骨及其韧带连结而成。
在孕期,为了让胎儿顺利分娩,身体会分泌激素,它会让骨盆耻骨联合变得松弛,韧带和肌肉都变得松弛,有助于分娩时骨缝的打开,所以无论是剖腹产还是顺产,孕晚期胎儿已经降入骨盆内,这时耻骨联合已经打开了。
分娩后女性的骨盆会松弛,会给身体带来明显的变化。骨盆下口变宽,这会让臀部扁平;髋关节向内侧歪斜,臀部变宽;骨盆变得松垮,腰部弯曲严重;膝盖以下的腿部扭曲,变成0型腿;变形的骨盆让腹肌变得松垮,骨骼变得疏松。
骨盆的作用:
骨盆是我们身体整个骨骼的中心,上到脊柱、下到两腿关节,都需要骨盆居中策应、调停,支持脊柱正直,管领两腿运动,而且,骨盆形成的盆腔内,更有膀胱、直肠以及生殖器官等脏器,在孕期骨盆支撑着胎儿的重量,维持子宫的正常位置,同时是胎儿娩出时必经的骨产道。
正常来说出了满月在做完全身的发汗排毒后,新妈妈就应该考虑选用专业的方法来矫正和恢复骨盆。特别是顺产的妈妈骨盆变化会更大一些,耻骨结合处会张开,尾骨会向后翘1~2cm。如果不及时的恢复,盆底仍然处于张开的状态,那么盆腔内的多个器官就会随着张开的骨盆发生变化。如尿道括约肌的松驰导致的尿失禁,阴道口松驰加之子宫韧带未能恢复造成子宫的脱垂,以及骨盆未能复位引起的下肢体态变形等等的问题。所以产后30天新妈妈就应该开始注意骨盆恢复的问题。
3
盆底肌
盆底肌,围绕骨盆底的肌肉群,它就像一道紧密相连的绳索吊住固定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器官位置。
作用功能: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对夫妻生活和谐极有好处。
盆底肌损伤障碍:性生活不满;严重时哈哈大笑时、跑步、跳绳等运动漏尿、子宫脱垂等。
接下来详细说明产后腹直肌修复、骨盆修复、盆底修复三者之间的关系。
名媛美伴王牌项目【产后骨盆恢复】针对产后妈妈调整腰骶关节平衡、闭合骨盆、提肛缩阴,同时能疏经通络,改善淋巴循环、松弛肌肉和结缔组织的柔软性,松解关节腔。让产后妈妈关好幸福门,甩掉大屁股,轻松告别产后腰痛、子宫下垂、尿失禁、O型腿。
无论是盆底肌修复还是骨盆修复,他们的核心都是围绕着盆底肌的修复进行,而骨盆修复则还要针对骨盆错位进行纠正。盆底肌修复使骨盆间原本松弛的肌肉韧带变得紧致,从而促进骨盆的复位。而骨盆修复后有效承托起盆腔内的器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盆底受到的压力,辅助盆底恢复。
所以说:骨盆修复和盆底修复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骨盆修复应该包括盆底修复,而不是狭义上单纯的骨盆正位。
结论就是:产后可以同时进行骨盆和盆底肌的修复。
腹直肌修复对盆底的恢复有什么影响?
腹部肌肉和盆底肌是一个整体,作为肩负起盆底支持重任的盆底肌,只有力量增强,才能对腹直肌分离的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建议肌力达到3级以上才能进行腹直肌恢复。如果一定要同时做,则先做盆底肌的恢复,再做腹直肌分离治疗。
总结:1、产后可同时进行骨盆和盆底的修复,两者有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2、腹直肌修复、腹部塑型要谨慎,盆底肌力≥3级后再做不迟。3、修复顺序:盆底肌修复&骨盆修复,然后才是腹直肌修复。
三者的关系,你明白了吗?